在江苏省徐州市丰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座依托自主知识产权建设的钠电车辆扩产项目基地正在加紧施工。“钠离子电池打破了锂、钴等稀缺矿产资源限制,具有资源丰富、性价比高、耐高低温等优势,既可以替代铅酸电池,又可以作为磷酸铁锂电池的补充,在动力电池、储能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需求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是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和电化学储能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在该项目启动现场,淮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淮海控股集团)董事长安继文介绍,淮海控股集团深耕电动车、摩托车、专用汽车等领域多年,此次在丰县启动的项目,规划建设年产值超过百亿元的大型钠离子电池车辆生产基地,是该公司相关领域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重要成果。
安继文认为,随着新能源技术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加速发展,积极进行钠离子电池等领域的研发攻关,并用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成果,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安继文介绍,近年来,该企业立足创新研发,制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科学规划创新路线,完善知识产权布局,奖励对技术创新有贡献的科研人员,重视人才引进和知识产权成果的转移转化,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氛围。
“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制度,为淮海控股集团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2023年,淮海控股集团完成了316款新产品开发,108项新技术研发,并围绕相关技术提交了100多件专利申请。”安继文介绍,截至目前,该公司在相关领域累计拥有26件专利,其中包括3件美国专利;发表了60余篇论文;参与编制了国内首个钠离子电池行业标准,并制定了4个钠离子电池企业标准。
此外,淮海控股集团十分重视产学研合作,并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授权许可、转移转化制度。该公司先后与上海交通大学相关团队、浙江钠创新能源有限公司等开展深入合作,并通过专利转让与转化合作模式,依托上海交通大学相关团队自主研发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一体化绿色制造及应用关键技术,逐步推动钠离子电池材料制备过程与方法、动力与储能系统集成与电池管理系统等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此外,淮海控股集团还与有关汽车企业合作,共同研发钠离子电池相关产品,通过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推动电动车产品升级,助力电动车产业创新发展。
安继文介绍,目前,依托知识产权保护、运用,该公司不断加快科技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产业创新,坚持“新质化、数智化、钠电化、生态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相关产品已经出口到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能够有效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下一步,我公司将进一步加强海外知识产权布局,通过交叉持股等形式,与海外相关企业进行战略合作,输出车辆和新能源相关技术、人才资源等,实现淮海控股集团国际化发展的目标。”展望未来,安继文信心满满。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